非官方的达沃斯的吸引力为啥这么大
发布时间:2011-04-29
  

眼下——开会难,开大型会议更难;召集国内会议难,召集国际会议更难;召集平民百姓开会难,召集“大腕”开会更难;召集会议难,让人主动参与更难。

  然而,这些“难”在“达沃斯”组织者看来都不是太大的问题。

  于是不断有人发问:30年来,上千名国际政要和业界巨头,每年不顾旅途劳顿,自掏腰包,定期赶赴一个遥远的会场,“达沃斯”的魅力何在?

  施瓦布发起世界经济论坛时,“达沃斯”就被定义为“非官方、非正式”的。与会者可身着便装,不系领带,而且可以携带家属;与会者可以随意发言,组织者不做录音,不做记录。与会者中虽然不乏国家行政首脑,但在会间,只做探讨,不做决策。对此,组织者的解释是:尽最大努力让与会者们“放松心灵,解放思想”。

  关于“领带”这一细节,组织者们只是倡议与会者不系领带,而不是强求一致,那样也不符合“达沃斯”精神。施瓦布说,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,有的“正式”一些,有的更随意一些。一般情况下,与会者们70%不系领带,30%系领带。但随着参会次数的增加,人们变得越来越随意了。这种随意不仅限于系不系领带。而是反映在平时的许多细节中。2007年记者到达沃斯总部采访时,深切感受到那里的工作人员(许多是中国人)随意而不失礼的独特气质,令人难忘。

  然而,仅仅是形式上的轻松,尚不足以说明“达沃斯”的魅力。重要的是会议议题的选择总是紧扣“前沿、紧迫、深奥”6个字,让与会者们通过4天的“碰撞”,来“触摸世界脉搏”;而与会者们所处的地位、拥有的信息,以及思想深度,都极为有利于“各取所需”,不枉此行。事实上,通过在“达沃斯”的相互沟通,一些诸如种族冲突、地区矛盾和经济利益之争等复杂的现实问题,已经迎刃而解。

  

 
    大连世界博览广场有限公司